光电建筑网

光伏与建筑一体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北京顺义:十四五全面推广建筑分布式光伏

2022-05-20 16:49:23 来源:顺义区人民政府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建筑光伏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十四五”时期是实施《顺义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2035年)》、建设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创新引领的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先行区、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的重要阶段,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将发生深刻转变,生态环境保护亦面临新的挑战。

一、绿色低碳转型面临更高要求

顺义区产业结构逐步“高精尖”化,高精尖项目落地数位居全市前列,但万元GDP能耗和碳排放仍有下降空间。顺义区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但能源消费刚性需求比例依然较高,仍旧主要依赖化石能源,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比例较低,同时尚未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治理格局和有效减碳措施,现阶段低碳发展水平难以支撑碳达峰稳中有降并持续下降的刚性减量目标。

二、空气质量改善难度加大

“十三五”以来顺义区PM2.5改善幅度分别为10.4、14.0、7.0和6.0微克,改善空间逐年缩小,工作措施的精细度、精确度、持久度还有待加强。2018年以来,臭氧超过PM2.5成为顺义区的主要污染物,臭氧污染的挑战逐渐凸显。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来源多、分布散,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全区VOCs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状态,VOCs治理将成为“十四五”时期顺义区空气质量改善的重点。

三、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面临挑战

顺义区供水水源单一,供水以地下水为主,随着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提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表水仍有部分断面不达标,超标水体主要表现为有机物、氨氮和总磷浓度高。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河道生态水量不足,生态补水量与生态环境用水需求间有一定差距,河湖自净能力差。多数河流的流速极缓,藻类大量增殖,水体通透性有待提高,溶解氧浓度较低,水生态系统脆弱,其服务功能和生态价值有待改善。

非点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顺义区雨季的河流污染物浓度已明显高于非雨季,而系统有效的城市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形成,存在雨污合流问题,同时农业农村污染源造成的非点源污染仍然缺乏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其污染物入河量控制难度较大。

 

四、生态系统稳定性不足

顺义区生态建设仅有森林覆盖率等基本指标,缺乏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约束和要求。大面积景观生态林主要集中在郊区,生态空间连通性较弱,生态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品种较单调,群落结构层次较少,单位面积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较低。与生态状况和质量相关的湿地、森林、动植物等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内容、频次、方案等有待完善。

五、固体废物减量化效果不明显、资源化利用率有待提高

城市发展对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客观需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异味较大等问题,需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垃圾处理方式解决。粮食作物秸秆资源化存在着“低水平、低质量、低效益”问题。另外,顺义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产量较大,导致全过程监管难度大。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机遇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从“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再到2018年确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到2035年生态环境治理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并明确了推动绿色发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有效防范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的工作重点和要求,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方向。

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两区”建设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全新机遇。坚持以服务首都发展为统领,落实“平原新城看顺义”的目标要求,紧抓机遇、奋勇争先,科学谋划安排“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工作重点、政策措施,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总体发展方向,以努力实现“低碳、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美丽顺义为最终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进一步从结构调整中挖掘质量改善的潜力,统筹城市与农村发展、统筹河东与河西区域发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导向,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和分区、分类指导,研究创新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严守全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采用区域规划环评等技术手段指导全区发展规划布局。

光电建筑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光电建筑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光电建筑网” 的内容属光电建筑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光电建筑网”。

热门推荐

热点图文

项目案例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光电建筑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2 投稿邮箱:chinabipv@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光电建筑网 www.pv-zeb.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3号